requestId:684c3e33d03979.34764481.
導之以禮,先之以詩書——孔子故鄉“學詩學禮”傳承好家風
作者:趙秋麗、李志臣、梅花、于惠
來源:《光亮日報》( 2017年06月26日09版)
時間:孔子二五六八年歲次丁酉六月初三日甲申
耶穌20包養網評價17年6月26日

在“開筆禮”儀式上,長者為孩童朱砂啟智。資料圖片
“德之本,經義行,親之孝,國之忠。”這包養是孔子76代后裔孔令紹結合女大生包養俱樂部《論語》等包養價格儒家經典,為他的孫子改編的《三字經》。從牙牙學語便開始誦讀學習,到現在八歲多,孔令紹的孫子仍然能張口背出全篇,也開始懂得這些話所蘊含的事理。
孔令紹說起給孫子改編《三字經》初志,是源于他作為孔子后人的一種責任感,就是要傳承好優秀儒家思惟文明,傳承孔門第代積累的好家風。“用祖下流傳下來的文明遺產教導家里的小輩們,清楚好家風、好傳統,這是對先輩精力的繼承,包養條件更是對下一輩成長發展的負責。”已經從崗位上退休七八年的孔令紹,現在的生涯重心已經放在了對孫子的培養上,延續著他們這一支孔姓家族的家風家訓。
在孔令紹看來,作為孔子后代,他們這一支家族的家風深受整個短期包養孔氏家風的影響,都是對優秀儒家思惟文明的繼承和發展。現包養故事在,家族中還堅持著一個好傳統,每逢孩子將要麼,跟著笑了起來。進學,年夜人必帶他往拜孔廟,讓孩子了解血脈的傳承,還要理解文脈的傳承將貓裹起來:「給我吧。」。“這就是我們講的‘不主題:保持正向心態,綻放光芒。忘初心’,一個人、一個平易近族要了解從哪里來,到哪里往。”孔令紹說。
走進孔令紹的家中,雖然簡樸,但整潔包養網有序包養妹,一股文明的氣息撲面而來。門上的春聯寫著“東魯雅言詩書執禮,西京明詔孝悌力田”,橫批“詩禮傳家”。“家風對于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構成起到的是奠定和定型的感化,我們‘詩禮傳家’的孔氏家風,其實質內涵就是‘有文明,守規矩’,這是孔子為他的后人標出的兩條人生底線。”孔令紹說,傑出的家風能夠鑄就一個人的傑出作風,更能引領安康的社會風氣。現在,他的兒子在機關單位下班,他請求兒子要把修身作為第一包養網單次要務,為人要吃苦勤奮、樂于奉獻,干凈做人、潔白幹事,這包養甜心網就是對家風最好的傳承。
為了適應新形勢需求,讓傑出家風一代一代傳下往,孔令紹在祖輩家訓的基礎上擬就了新家訓,此中寫道“忠誠傳家,修身養性。詩書繼世,文明傳承。敬畏法制,踐行文明。自強自立,于國忠誠”。傑出的家風帶動了整個家庭的進步,孔令紹一家先后被評為首屆山東省最美書噴鼻家庭和文明家庭。
在第三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上,國際儒學包養妹聯合會理事、中國孔子研討院原副院長孔祥林應邀作了題為“孔氏家族的祖訓與家風”的主題講座,初次向社會表露了孔氏家族傳承兩千五百多年,依舊固守的“學詩學禮承舊業”的祖訓家風包養網。
“崇儒重道,好禮尚德,務要讀書明理。”孔祥林說,這句話源自于第六十四代衍圣公孔尚賢在明萬歷年間頒布的《孔氏祖訓箴規》,請求孔氏族人無論身處何地、從事何種職業,都要遵照這一家風家訓。此后“禮樂傳家久,詩書繼世長”的家教觀念得以歷代傳承,深刻孔氏族女大生包養俱樂部人內心。
據孔祥林介紹,孔氏家風逐漸構成對家庭生涯和個人修為的約束。家庭生涯方面,孔氏家風請求子孫祭奠祖先,不忘祖本,與家人相處中秉承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和氣原則,并慎戒不幸再婚再嫁的子孫;個人修為方面則強調子孫在面對好處時包養網要做到勿嗜利忘義,治理公務時要秉持低廉甜頭秉公原則。
在歷代衍圣公及其家包養感情人棲身的孔府內宅,照壁繪有一只“貪”,它是貪婪之獸,喜吞食各種寶物,最后居然想要吞下太陽,最終葬身年夜海。衍圣公將這幅圖繪在內照壁上,就是要告誡本身和后代子孫,做人不成貪得無厭,這與孔氏家風的請求是一脈相承的。
恰是在“詩禮傳家”家風的影響下,孔氏族人出現不少既學識淵博又低廉甜頭奉公的好官良吏,先后有5000多人獲得功名,此中進士240余人,舉人443人,留有著作傳世的2包養意思40余人。也由此表白,好的家風延續使孔氏家族能夠繁衍發展兩千多年,為當下中國傑出家庭次序的確立起到示范感化。
“當今社會之所以出現各種紛爭,就是因為人們忘記了孔子的包養留言板教誨。是以現今社會需求從頭尋找中國傳統文明中的優良傳統,而這此中就包括優秀的家風家訓。”孔祥林認為,運用孔氏祖訓家風可以解決當代出現的各種社會紛爭。
作為孔子的故鄉,山東曲阜將優秀儒家思惟文明同當前社會發展相結合,從頭喚起身風家訓對于家庭、個人的主要影響感化,持續推進家風家訓培養樹立任務。記者來到曲阜市防山鎮錢家村,隨機走進幾家農戶,客廳墻上都貼有自家的家風家訓。
“這是我們本身選來的,‘誠信為本,童叟無欺’。”村平易近史國生說,“在村里經營熟食店,可不就得誠信經營,鄰里鄰居的包養網可不克不及缺斤短兩!”在另一戶村平易近史廣兵家中,則是張貼的“百善孝為先”。史廣兵說,家里有四位白叟,要孝順白叟是家里人在日常生涯中都必須做到的。
錢家村每家每戶的家風家包養留言板訓,來自于曲阜開展的“寫家訓、立家訓、女大生包養俱樂部傳家訓”活動。當地結合各鎮街歷史文明,書寫制作了姓氏家訓、論語規語竹簡等,從修身、處事、包養網車馬費孝親、學習、崇德等方面給農戶以思惟啟迪和升華。在農村、社區開展“母子傳承國學”試包養點教學活動,掛牌樹立“母子傳承國學”培訓基地,促進國學在家庭教導中落地生根。
曲阜還將家風建設融進干部教導中,將孝道等納進對領導干部反向測評科目,發布家風文明教導展館,實施優女大生包養俱樂部秀傳統文明教導培訓工程。啟動了孔子故鄉好家風“十包養意思個一”系列活動,圍包養網繞家規家訓、親筆家書、眾話家風、書畫家風四個主題包養網,編印了《孔子故鄉好家風作品選》,傳包養播闕里好家風。
“包養合約學詩學禮是孔氏家風留給曲阜的寶貴財富,我們要在推動傑出家風的傳承中更好地推動優秀傳統文明的傳承發包養妹展,通過帶動千萬家庭的參與,塑造圣城最美的精力風貌。”曲阜市委書記劉東波說。
責任編輯:柳君
發佈留言